吉动新闻

JAI News

吉动新闻

JAI News

学研产融合与动画人才创新培养——动画电影科技论坛圆桌对话(二)

发布时间:2024年04月24日 12:57:33 浏览:

  在4月21日举行的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“光影未来”电影科技单元“动画电影科技论坛”上,专家学者围绕“学研产融合与动画人才创新培养”这一议题展开圆桌对话,凝聚思想光辉、瞰见光影未来。现将核心观点摘要刊发,供读者品鉴。

圆桌对话现场

 

主持人: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、教育部“长江学者”特聘教授李道新

  动画,作为一个极具高科技含量和想象力的艺术媒介,结合其工业特性,可知其真正的“前景”在于人才——既懂科技,又要懂人文,又在产业、学术等多领域有所长的多元人才。那么,如何处理其中的多元关系?围绕对话主题“学研产融合和动画人才创新培养”,请深入研讨。


  逻辑一:教育逻辑
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,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、人才培养模式,为发展新质生产力、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社会急需人才。动画人才创新培养是人才培养目标, 而“学研产融合”就是人才培养模式。人才培养目标要依托一定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实现。所以,学研产融合是动画创新人才培养重要且有效的途径。


  逻辑二:历史逻辑
  每一个历史阶段对教育改革都有着不同的诉求和落脚点,过去我们往往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,创新能力的培养常常被忽视。“教材的复读机”“知识的搬运工”“师傅带徒弟式的技能训练”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、创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。


  逻辑三:现实逻辑
  高等教育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,来适应未来教育和产业的发展和需求。面对未来科技发展,创新能力至关重要,需要一场“课堂革命”来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,其核心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优化,将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,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,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。


  逻辑四:学科逻辑
  任何门类的艺术都离不开实践。“学研产融合”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一种“以赛带练”,把课堂转移到产业实践中,以项目制教学让学生真刀真枪地接触艺术创作实践,以高端的市场项目带动教学变革,才能最终培养出社会和市场认可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。


  金句总结:适应科技发展的新趋势,优化人才培养模式,深耕学研产一体化,培养创新型动画艺术人才。


  智能时代,对技术的理解决定着发展方向。在技术素养方面,对艺术类学生来说,应加强技术背景下行动力的培养。很多艺术类学生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时,觉得比自己创作得慢。但是使用新工艺去创意,尽管前期可能慢,但是在深入后对生产效率和各方面的理解,包括对素养理解都会有很大的提高。所以技术背景下的行动力培养是特别关键的关注点。


  利用现有的技术进行创新,是对新业态培养最关键的。如何创新,如何培育新的影响力,这也是特别重要的门类。培养定位确定后,平台提供产教融合的逻辑,这是特别重要的环节。


  金句总结:在不确定中探索确定性。


  影视动画人才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,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宽广的话题,包括了前期、中后期制作和学术、研发。


  电影行业经历了一个百年,电影人才发展到现在这样的一个非常壮观的梯队。从胶片到数字,经历了人才梯队的更迭过程,现在我们所面临的AI技术,与从胶片到数字的迭代是完全不一样的冲击,这是一个结构性的冲击。首先算法本身非常重要,比如:Sora、ChatGPT,这是算法的具体呈现。除此之外,工业流程的设置也非常重要。我们现在完全站在别人对于AI技术的基础之上进行研究,我们也可以建立、创新自己的算法团队。


  每个人内心有一个导演的渴望,通过AI技术,能够满足人们把个人观点、想法、理念以及自己心中的故事,以视频形式呈现的可能性。


  金句总结:光影未来,未来已来。


  现代企业需要能够掌握工具、具备一定技法的人,并且在此基础之上,能进行一定的艺术化表达。技法不应该凌驾于艺术之上,因为艺术最终目的是为了发现美、感受美和表达美,这也是我们创作的最终目的。


  过去几年技术发展非常快,不管科技怎么发展,艺术都是第一位的。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才培养,应该让年轻人学会体察生活、观察生活,学习人文科学。艺术家首先应该懂艺术,其次才是懂工具。


  现在的时代,学生首先要去面对工具,它不是高不可及,要开放自己的心态了解它。这些技法、工具材料不应该成为创作的门槛,反而应该被我们广泛使用,学生应该具备去接纳、吸收、学习使用这些新的技术和工具的能力。在学习这些技术的基础上,再去进行充分的艺术表达,再去创作好的作品。


  金句总结:AI不需要入门,你直接踹开门进去就好。


  “学研产一体化”的具体内涵,主要体现为课堂教学、技术研发、产业实践三者相互促进、相辅相成,形成“教学为主导、科研为支撑、产业为导向”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。按照产业链条布局专业模块,组建工作室,以“项目制教学”形式由企业双师、学校教师共同开展实践教学,用行业生产流程、岗位标准和职业导向强化人才培养,推动实践教学质量提升,实现专业模块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。


  学校注重“学生”“作品”两个产品输出。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产业项目创作,提升了创新思维能力、创意创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,同时强化了市场认知、行业洞察力和团队合作能力,逐步成长为创新能力强、专业水平高、发展后劲足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。在未来的发展建设中,围绕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我们将继续深化“双主体”学产融合实践教学模式,坚持“学研产一体化”办学特色,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和文化作品。


  金句总结:拥抱AI技术,深化产教融合,创新协同育人,共创全新时代。



 

供稿
电影学院 姜文玉
编辑
戴 月
初审
王 舜
复审
谭皓月
出品单位
开运体育,开运体育官网——行政运行管理中心 企划部